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1781年(乾隆四十五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一个职位低微的行伍家庭,为圣祖五十六世孙。(见附件一)卒于1841年(道光廿一年)。幼年读书,后因家贫就投身行伍,1803年考取武庠生,历任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等职。1826年(道光六年),关天培以督押海运漕粮有功,得到嘉奖,升任太湖营水师副将,次年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1833年(道光十三年)署江南提督。尤其在1834年(道光十四年)任广东水师提督之后,关天培专心致力于海防建设。在禁烟运动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虎门激战中表现出赤胆报国,成为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关天培虽然最后战死在战场,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英雄气概将永远留存于后世,并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

 

海运漕粮

1825年(道光五年)秋,漕河浅阻,江苏巡抚陶澍筹议试办海运。海运漕粮,风险较大,督运大员人选难以确定,正在为难之际,关天培不畏艰险,力请身任,陶澍深为感动,即委任他押运头起海运漕粮赴京。

次年二月,关天培督押粮船一千二百余艘,舵工、水手三万余名,漕粮一百二十四万余石,从上海吴淞口起航,向天津进发,行五千多里汪洋大海,经过多次惊涛骇浪,其中有船三百余艘因风浪漂至朝鲜,后皆览道而归。由于关天培不畏艰险,沉着指挥,终于全部平安抵达天津大沽口,百万担粮食斛收无缺,三万余名舵工水手无一人受损,显示出关天培的治军才华。宣宗皇帝闻讯大喜,提升关天培为江苏太湖营水师副将,同年十一月,皇上再次下旨:“关天培督押海运迅速,着加恩交部以优议叙。”兵部得旨议复加二级。此次海运成功,使清王朝从此河、海漕运并行,解决朝政上的一大问题。关天培于1827年升为江苏苏松镇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3年奉旨进见,宣宗皇帝仍不忘当年海运之事,接连召见五次,温语相慰,交军机处载名。1834年9月5日,英军舰侵入珠江内河,炮击虎门炮台,进抵黄浦。对该事件负有直接责任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增阶革职。为了整顿和加强广东海防,10月,关天培因“颇知向上,有干济之才”而被清政府提升为广东水师提督。从此,关天培便成为清末一员著名的高级将领。

运筹海防

关天培于1834年10月10日接奉简放新职谕旨。他便将年迈的老母和妻子送回家乡,自带家丁三人赶赴新任。12月5日抵达广州,6日接印,当晚即往虎门寨衙署视事。他调阅海图,摘抄文卷,又乘坐战船考察广东中路海防的地理形势,于12月28日向两广总督卢坤提出了虎门筹防的建议,未获答复,又于1835年1月4日再次致卢坤。

对加强虎门海防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增修炮台、添铸重炮、调整炮位、精选士兵加强军事训练。四大措施,形成各炮台相互配合、有力协作的整体军事防御体系,有效地防御敌舰入侵。

增修炮台方面:在横档一线,重建武山脚下的南山炮台(后改名为威远炮台);改建上横档岛的横档炮台和武山下的镇远炮台,在上横岛西侧增建永安炮台。在芦湾山脚下增建巩固炮台。后来又在武山建一座靖远炮台,炮洞68个,配炮60位,为虎门各炮台之最。通过增修炮台后,虎门共有十一座炮台。在各炮台之间水道中还添设铁链木桩,形成“金锁铜关”的坚固阵地。因原设火炮不敷于用,关天培添铸重炮,分置于各炮台,其中添铸八千斤炮二十尊,六千斤炮二十二尊,五千斤炮八尊,三千斤炮十五尊。

调整炮位是将虎门炮位分左、中、右三路。中路八座炮台构成三重门户:第一重是在虎门入海的沙角、大角一线,因原设沙角、大角两炮台相距甚远,难以形成火力交叉,改为信炮台。一旦敌舰内闯,即发射信号炮通知上游炮台;第二重是在横档一线,南山、镇远和横档三座炮台,呈“品”字形,各安炮四十尊,三座炮台形成交叉火力,控制东侧水道。永安、巩固两座炮台分别安炮四十尊和二十尊,控制西侧水道;第三重是在大虎山一线,大虎山炮台安炮三十二尊;虎门海口左路是蕉门炮台,安炮二十尊。虎门海口右路是新涌炮台,安炮十二尊。

精选士兵和加强军事训练方面,关天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精选防兵。制定精选防兵的六条规定,“以每百名挑壮兵四十名,认真操练,谓之备战兵,务使技艺纯熟,枪箭有准”。二是额定兵员。为虎门海口中路八座炮台配备了精壮兵共三百五十名。三是制定战法。对于敢于来犯的外国兵船,施用连络轰击法:“其南山(威远)炮台起至大虎山炮台分为三段,每段将炮位分为上、中、下三路校准安放,……三路交攻,即使有盗艘番舶乘风驾驶,亦必立时碎裂”。四是严加训练。订立规章,亲临操练,并建立师船与防兵春(三月)、秋(九月)两季联合演习制度。关天培亲自驻扎在虎门督军操练,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饬本标将备,率亲兵五百余名,分赴南山、镇远、横档、大浇、永安、巩固六处,练习炮准,其大角、沙角炮台等处,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练可十日为度”。1836年10月整顿后的第一次虎门秋操,关天培在新建成的炮台上,调集兵士一千六百余人、师船十艘,进行合练。前来阅操的新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观后奏称:“臣亲历秋操,各炮台凭海依山,星罗棋布,均经目睹,其控制厄要及现在声威,已足慑群夷,克称天险。”1838年7、8月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他仑度领兵船“三艘窥探虎门,见海口布置森严,畏惧窜去”关天培对虎门的海防整建,可说是“区画周详,制防严密。”1834年关天培将自己整顿和加强广东沿海防守工事的经验和资料,撰写成《筹海初集》四卷。(序见附二)关天培可以堪称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一位杰出的先躯者。

1839年初,清政府任命当时力主禁烟的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主持禁烟运动。关天培赞同林则徐的禁烟政策,并成为林则徐的坚定支持者和得力助手。正如林则徐向宣宗皇帝的奏称:“关天培在虎门驻扎,凡防范夷船查拿售私之事,皆先与臣等随时商榷,务合机宜。”关天培首先承担了收缴和销毁鸦片的繁重任务。4月11日,林则徐、邓廷桢亲赴虎门验缴鸦片,趸船二十二只陆续驶至虎门口外,关天培当即督率将领,分带提标各营兵船,排列弹压,声威极壮。直到5月18日,二十二只趸船上的二万一千多箱鸦片才全部收缴完毕。从6月3日至25日,前后历时二十三天,林则徐将交缴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因关天培在缴烟销烟运动立下汗马功劳,被赏加一级。

虎门销烟的壮举,象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带给中华民族的耻辱,谱写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页光辉历史,震惊中外,表现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侮的不屈精神。

穿鼻首捷

1838年,英国海军印度防区司令马他仑少将率舰侵华。关天培闻讯后,立即加强虎门保卫力量。7月28日,虎门炮台发炮拦阻英船“孟买”号,查讯马他仑是否在船上。马他仑立即调军舰三艘至虎门口,关天培以书面答复炮击“孟买”号事件与他无关系后,英舰退回。这次事件使关天培认识到虎门防卫力量尚不足。在林则徐和邓延桢支持下,关天培主持架设了横档至武山的栏江铁链两道;又在武山上的威远炮台和镇远炮台之间新建一座炮洞68个、配炮60位的大炮台—靖远炮台。其建筑之坚固与火力之充沛,为各炮台之最。此外,关天培还购进洋炮200多尊,并严格训练水师兵勇、改革编制,“将大鹏营改为协”,拔副将驻扎那里,与香山协相应。又雇有一批米船、红单船,拖风船,利用有利地形与军民在海上和陆上紧密协作,切实做到严阵以待,以迎击来犯之敌。林则徐对关天培这些整顿防务的努力,予以高度评价,称赞他:“殚精竭虑,寝食以之。”

由于关天培在广东沿海的严密布防,使英国侵略者在这个时期的挑畔与袭击未能得逞。1839年9月4日,义律率兵船两艘、货船三艘到九龙山口岸以索食为名,突发炮火,进行挑畔,遭到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的水师猛烈反击,而狼狈逃跑。

虎门销烟既有力地打击了鸦片走私,又感动了愿意进行正常贸易的外国商人。1839年英国商船“萨克逊”号船长当朗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意林则徐提出的进行正常贸易,不许贩买鸦片的条件,表示愿意同中国签订协约,进行合法的买卖。林则徐立即批准了当朗可以到广州做生意。这一正当行为,使英国侵略者的头子义律又气又急。11月2日,义律命令英舰“窝拉夷”号和“海拉新”号驶进我国南海的穿鼻洋面。11月3日一早,“萨克逊”号在中国水师的保护下,正向中国内河驶去,被那两艘英国军舰蛮不讲理地加以阻拦,把大炮对准了中国军舰。这天,正好是关天培新率水师五船在穿鼻洋上巡逻。关天培感到来者不善,正在调查和追问时,“窝拉夷”号突然向中国军舰连连开炮,又一次明目张胆地进行武装挑衅。关天培见敌人这样卑鄙无耻,气得白须抖动,抽出指挥刀,下令开炮反击,老将军手挥大刀,威风凛凛,一步跨到桅杆前,向将士们高呼:“报国的时候到了。敢后退者立斩!”大家在老将军的爱国豪情激励下,团结一致,勇猛杀敌。忽然,敌人的一颗炮弹击中桅杆,桅杆“哗啦”一声倒下,擦伤了老将军的手背,鲜血直流。但老将军仿佛没事一般,巍然屹立在甲板上,仍然英姿勃勃地指挥作战。我国将士越战越勇,打得敌人狼狈不堪。关天培兴奋极了,他取出几个银锭放在桌案上,高声呼道,“有击中敌舰一炮者,立刻赏银两锭,今天让洋鬼子有来无回!”说罢,老将军亲自开炮轰击敌人。官兵们也争先恐后地拼命杀敌。我国军舰上威力最大的一门三千斤铜炮“轰”的一声,不偏不倚,准确击中“窝拉夷”号舰头。老将军连声叫“好”,督令水师继续向这艘敌舰的要害部位连轰数炮,炸得“窝拉夷”号上的侵略军鬼哭狼嚎,纷纷落水,一顶顶军帽在海面上漂流。接着它的后楼和左右舱等处也被击中,船帆歪了,旗子也掉下来,冒着浓烟逃走了。另一艘敌舰“海拉新”号一看不妙,也急忙尾随“窝拉夷”号匆匆逃跑。经过两个小时的海上激战,使英国侵略者大败而逃。大长中国人的志气。这就是英国侵略者破坏中英正常贸易,挑起有名的穿鼻之战。这次战斗可说是揭开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序幕,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开始。在此十天内,吃了亏的英国海军,不甘失败,气势汹汹地连续六次在珠江口的官涌一带进行挑衅。狡猾的敌人趁夜色昏黑之时,调集大舰从正面进攻,又用小船载兵从侧面乘潮水上涨之机猛扑海岸炮台。但爱国军民早已布下罗网,关天培调集水陆兵五路,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五路大炮齐鸣,敌舟自撞,灯火皆灭。逃者过半,仅有十余舟泊还。

难能可贵的是,关天培与林则徐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依靠民众的力量来抗击侵略者。他们把沿海的渔民和船户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发给军械火器以打击敌人。这些渔民、船户熟悉河道港湾,行动灵活,刺探敌情、稽查烟贩、焚烧敌船,在抗英斗争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海防的巩固,有力地保证了禁烟运动的开展。关天培公忠爱国的精神受到朝野上下的好评。群众称他为“穿鼻英雄”。清政府也嘉奖他,宣宗皇帝在上谕里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着赏给‘法福灵阿巴图鲁’名号”,并下令“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

殉难虎门

1840年6月,英国政府为了扩大侵华战争,出动大批军舰来犯,挑起了鸦片战争。6月21日,英国政府仍派海军少将义律为海陆联军总司令,率领四千余名士兵和四十八艘舰船,先后到广州海面。6月30日,由于广州海防戒备森严,无法攻克,义律只好留下五艘舰船封锁广州海口,伺机蠢动。自己则率领大小舰船四十三艘,北窜侵犯东南沿海。7月6日,英军乘浙江防务空虚,侵占定海。8月6日,又北上抵达大沽口外,直接威胁着天津和北京。宣宗皇帝在外国武力的威逼下,派投降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大沽与英国侵略者举行会谈。双方商定去广州“调查”,并继续会议。英国侵略军于9月15日离开大沽,全数起碇南下。由于腐败的清政府被英国的船坚炮利所吓倒,把战争起因归咎于禁烟。9月28日,昏庸皇帝下令将林则徐和邓廷桢二人撤职查办。

1840年11月29日,投降派头子琦善以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身份到达广州。极力推行卖国投降政策,反对林则徐和关天培的作为。按照英军的要求,下令撤除海防,把沿海防御工事毁坏,把江里的木排铁链和江底暗桩一一拔除,裁减兵船三分之二,全部遣散林则徐和关天培招募来的数千名水勇,而且听任英军探测内河水道;还严厉地训斥守军“不应在炮台施号炮,惊动逆夷”,一副奴才相暴露无余!琦善的倒行逆施,助长了英军的嚣张气焰,关天培大骂他卖国求荣。

英军欲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发动了第二次穿鼻之战。1841年1月7日,英军出动战舰7艘,武装轮船4艘,登陆部队1491人,突然袭击虎门口外的第一道防线大角和沙角两炮台。当时守卫这两座炮台的官兵只有六百余人,他们在三江协副将陈连升的指挥下,不畏强暴,奋勇抵抗。英军陆战队从穿鼻湾蜂拥而上,英舰向沙角和大角炮台猛烈轰击。大角炮台前面灰沙炮墙被敌炮轰塌了几段,山后围墙也倒塌了数处,炮耳被打断六位。接着火药库中弹焚毁,并延烧兵房十四间。英军趁机强行登陆,从大角后头沿上而下,从墙缺口打进炮台。守台官兵急忙把十四门好炮推落海中然后突围。英军攻破大角炮台后,又猛攻沙角炮台。用推轮大炮猛击清军营盘,延烧清军草棚。陈连升曾派人报告琦善,要求增援,但琦善不发一兵一卒。此时陈副将处于孤立无援,腹背受敌危境之中,但他仍镇静指挥战斗,用大炮,地雷以及杠枪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后因寡不敌众和武器陈旧,抵档不住英军的猛攻,退入炮台抵抗。此时,英舰又炮毁水师船十只,抢去拖船两只,兵舰上的英军上岸与陆战队汇合,合力进攻炮台。当英军登梯闯入炮台时,陈连升身先士卒,拔出腰刀,英勇杀敌,不幸胸部中弹,为国捐躯。他的儿子陈长鹏继起杀敌,被敌军砍中数十刀,血染战袍而含恨阵亡。经过一天的血战,守台官兵大批阵亡,沙角炮台终于落入敌手。

壮烈的沙角、大角保卫战中为国牺牲的官兵遗骨合葬于沙角山南麓的草岗上,取名“节兵义坟”,并立碑纪念。

大角、沙角炮台的失陷,完全是琦善卖国投降造成的恶果,但他却无耻地诿罪于关天培。昏庸的宣宗皇帝再次下令处分已被撤职的关天培:“平时督率无方,临时又仓皇失措,着先革去顶带,仍令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大角、沙角炮台失陷后,英军气焰更加嚣张,积极准备向第二道防线进攻。连正在澳门休假的英国军官也被取消假期,召回舰队。2月23日,英军火轮船两只,舢板船多只冲进三门口,直闯太平墟,施放火箭,烧毁民房和盐关,并以轮船拔除江中的木排铁链。这时,关天培驻守在第二重门户横档一线,6座炮台吃紧。他抓紧时间赶建武山威远炮台东侧和上横档岛南北端两处沙袋炮台,并在各主力炮台侧后派驻兵勇,防敌登陆抄袭,尽力改善防御态势,关天培得知英军向第二道防线进攻时,多次向琦善告急,被革职尚在广州的林则徐和邓廷桢也一再坚请“添雇壮勇,以壮声威,固守虎门炮台。”琦善才不得不派刚刚到达的贵州兵一千名,由段水福带领,增援大平墟;湖南兵九百名,由祥福带领,会同粤省兵七百名出守乌涌口。但已为时太晚了。

1841年2月24日,英军司令伯麦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关天培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置之不理。

2月25日,英舰18艘突入虎门,把下横岛上的横档、永安两炮台守军团团围住。关天培这时只有四百将士,他接连几次向广州告急,当时琦善手下的驻防部队,仅八旗兵、督标兵及抚标兵就不下万人,可是由于琦善一意乞和,却不肯增援一兵一卒,致使关天培的水师孤军作战。关天培命令将十五门火炮排列在炮台前。当敌船靠近时,关天培一声令下,顿时众炮齐发,海水沸扬,击退了侵略军多次进攻。

26日拂晓,英军以战舰10艘,武装气船3艘向虎门各炮台发起总攻击。下横档岛的英军炮兵首先炮击上横档岛,压制清军横档、永安两炮台,英舰队主力进攻上横档西侧,另以2艘载炮各74门的重舰和汽船、小船攻击武山一带的威远等炮台。当时下横档守军在副将庆宇、达邦阿的的指挥下,多次发炮击退英舰的进攻。中午,南风大作,英舰趁涨潮、又蜂拥而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横档,永安两炮台弹尽援绝,失守。上横岛上只有小数守军,当英军气势汹汹地爬上岛时,他们拒不投降,集体跳入水中,保持了民族气节。

上、下横档失陷后,下午三时多,英舰即集中兵力攻击靖远炮台及其两侧的镇远、威远炮台。这时关天培亲自坐镇靖远炮台,与提标左营游击麦廷章随之指挥战斗。关天培在援兵无望的绝境中,决心以死报国。他一面镇静督战,一面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给将士,激发官兵发扬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他当众宣誓:“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众官兵斗志昂扬,人群中“人在炮台在”的呼声震撼山岳。激战中,兵丁伤亡过大,关天培亲燃大炮向敌舰轰击,敌人不敢靠岸,但此时突然大雨倾盆,使大炮的火门透水,大炮不能发挥作用。

关天培眼看敌人即将上岸,在这危急时刻,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不使他的官印落入敌手,指派跟随他多年的家丁孙长庆携带印信突围送回广州省府。孙长庆在这生死别离之际,徘徊不忍去哭着请求提督一同撤退突围。关天培拔下腰刀命令长庆立即突围,并说:“吾上不能报天恩,下不能养老母,死有余恨。汝归告吾妻子,但能孝事吾亲,吾目暝矣!”孙长庆飞马突围时,一群英军在炮火掩护下,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鬼叫狼嚎地攻上炮台。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关天培手握寒气逼人的利剑,率领将士与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关天培左臂被敌人砍伤,他忍痛砍杀了几个敌人。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关天培在激战中达十时之久,身伤数十处,最后不幸飞来一发子弹打中他的胸膛,老将军目光炯炯地望了望可爱的祖国山河,象一棵巨松似的倒了下去。他终年六十岁。游击麦廷章及所部战士数十人也都壮烈捐躯。靖远、镇远、威远失陷后,大、小虎山的守军不战而退。关天培的悲壮殉国与虎门失守,完全是琦善之流的卖国投降、自毁长城的结果。

忠魂永存

关天培牺牲前,曾派人给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送去一只封闭的木匣和一封家信,并嘱家人不忙打开木匣,等待一段时间。当他壮烈殉国的噩耗传来后,老母和妻儿在悲痛之余,打开木匣一看,原来里面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几颗他掉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物,这些遗物表明了关天培光明磊落的一生,他不贪图荣华富贵,而且早已抱定在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为国牺牲的决心。

2月26日,孙长庆抱印离去至半山,回首已见关天培被敌枪击中,陨绝于地。第二天,孙长庆送完印信冒险赶回,经英军准许,从尸体堆中辨认出关天培遗骸,只见他发辫已割,左腕刀伤,身受炮火,已焦无完肤。

关天培英勇抗战,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激起了人民的无限悲愤。当时在广州待罪的林则徐悲痛欲绝,含痛挥泪为关天培、麦廷章写了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土禀],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这悲愤怨恨联句,是对关、麦爱国殉躯的赞颂,对琦善“忽坏长城”的遣责,对英国野蛮侵华的蔑视。

林则徐写下这样的诗句赠关天培:

功高靖海长城倚,心切循陔老圃知。

浥露英含堂北树,傲霜花艳岭南枝。

林则徐又题联赠关天培:

樱绝岛烽烟,万里波涛流碧血;

享崇祠俎豆,九天日月照丹心。

当时的著名诗人朱琦写《关将军挽歌》:

飓风昼卷阴方昏,巨舶如山驱火轮;

番儿船头擂大鼓,碧眼鬼奴出杀人。

粤关守卒走相告,防海夜迂关将军;

将军料敌有胆略,楼橹万艘屯虎门。

虎门粤咽喉,险要无比伦;

峭壁东西峡,下临不测渊。

涛泷阴绝八万里,彼虏深入孤无援;

鹿角相倚断归路,漏网欲脱愁鲸鲲。

惜哉!大府畏懦坐失策,犬羊自古终难驯。

海波沸涌黯落日,群鬼叫嚣气益振。

我军虽众无斗志,荷弋却立不敢前。

赣兵昔时号骁勇,今胡望风同潢奔。

将军徒手犹搏战,自言力竭孤国恩。

可怜裹尸无马革,巨炮一震成烟尘。

臣有老母年九十,眼下一孙未成立。

诏书哀痛如雨注,吾闻父子死贼更有陈连升。

炳炳大节同崚嶒,猿鹤幻化那忍论。

我为剪纸招忠魂。

谕祭文赐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

制曰,执干戈以卫社稷,端资果毅之材,听鼓鼙而思将臣,倍眷忠贞之彦,惟难不渝乎大节,斯饰终特沛乎殊恩。尔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早选戎行,深娴韬略。始荷戈于淮水,旋擐干于刊江,洊历参游,海表壮旌旗三色,递迁协镇,舟师组练之威,聿播雄名。允膺懋赏,属南粤分符之日,值西夷肆逆之时,队领貔貅美,宣威于远服,气吞鲸鳄   。期伸尉于重洋,指海上以开帆。身轻锋镝,向军中而夺矟,势撼波涛,茂着战功,特加勇号。方谓指挥既定,迅扫狼烽。不图时变旋生,终伤马革。妖魔待翦,遽惊大树之倾,毅魄先沉,顿失长城之寄,爰举易名之典,并隆赐恤之文,于戏,凝碧血于泉扃,应叹未酬壮志,表丹心于竹帛,庶几可慰忠魂,荐此苾芬,尚其歆受。

御制碑文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道光二十二年

朕惟戎行励节,人臣报国之经。册府铭勋,朝宁酬庸之典,伟业既光于竹帛,哀荣宜贲乎松楸。尔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淮海钟英,韬钤储智。由武庠以擢秀,襄营务以宣猷,运粮而着有威劳,考绩而特邀优叙。爱历参、游之任,虎旅超腾,迨跻总镇之阶,龙光晋接,荷上方之宠赍,湛露尤浓,建大将之勋名,雄风聿播,乃分符于粤,徼俾专督矢水师。鲸浪高掀,仗一生之忠信,狼弧远指,靖万里之尘氛。冒锋镝以扬帆。烟开洋面统舳舻,以进队星灿旄头,义勇常昭夺矟,耀兜鍪之色,嘉名特赐,宣论,申壁垒之威,本来履险如夷,气凌绝壑。何意见危授命,声咽归潮,大树苍凉,缅荩忱之,似昔灵旗惨   ,想毅魄之如生,表厥生平,谥之忠节。于戏,丹心不氓,素节常完,志在成仁,执干戈以为社稷之卫,功堪懋赏。听鼓鼙则思将师之臣,用勒贞珉,永垂令誉。

关天培死后,清廷给予优恤,谥曰“忠节”。

关天培殉国后,他的遗骸由孙长庆送回淮安埋葬。殡时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无数旁观者失声痛哭。关天培葬在一个直径为三十多米盘状的大土堆中,1963年竖立墓碑,碑上刻着“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之墓”。在家乡山阳城东街建立专祠祀之。在殉难地广东东莞的虎门寨,道光二十一年敕建“关忠节公祠”,祀关天培及全体殉难将士。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对该祠进行了修缮,供人们瞻仰。关天培的一些遗物和虎门炮台的六千斤大炮,今天仍然陈列在广州博物馆中,以上各点均被当地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死无地招忠魂”,烈士的英灵却在中华大地上流芳千古。关天培的高尚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为祖国的独立富强、民族的兴旺昌盛去英勇奋斗。

关天培母亲吴氏,年逾八旬,旨着地方官每月酌量给予银米,以养余年。长子奎龙,行伍,嘉庆十八年至咸丰四年任南汇营守备,道光四年署中营游击,十八年任吴淞营参将,早殁。长孙仙保(《淞江府续志》作清河人),世袭骑都尉。同治五年署川沙营中军守备。次子从龙,荫袭云都尉(有的误为恩骑尉,黄钧宰笔记为骑都尉降一等荫典)安徽候补同知。孙女开保(续《山阳县志》作学保女),字谭长清,长清随父任山东,后来父从征不知所终,女贞守至今(民十年),宣统二年旌。

附件一:关天培遗作:恭跋重刊圣迹图志书后

圣人之道,虽没犹存。盖与斯世维者,忠孝节义而已。岂人所得私耶?良以忠孝节义,自在人心;天下万世,自有不能泯灭者耳。

吾祖汉前将军壮缪侯,生于汉末,迄今凡千六百馀年。历代以来,屡晋册封,尊加帝号。呜呼!英灵显赫,正气长存,凡护国佑民,捍灾御患,厥功伟矣。生民赖焉。是以俎豆馨香,春秋享祀,遍于州邑,不亚孔氏。

按帝习易传,尤深春秋,故立身行处,事父事君,无不与孔子笔削之意相表里。时人称孔子曰夫子。称帝亦曰夫子,得无谓欤。天培少时,尝读陈寿《三国志》,书至帝本传,窃叹简略,不及家乘记载详晰。然陈寿小人也,以不得志于蜀,屡被谴黜,故于蜀将相事多贬焉,如谓诸葛武侯,将略非长,无应敌才。谓瞻惟工书,名过其实。又如魏丁仪丁廙有盛名于世,寿向其子觅米千斛,如见与,当为尊翁作 佳传。丁弗与,寿竟弗为立传,则寿之秉笔不已可概见乎!寿讥帝刚而自矜,殆不可与言春秋之义矣。晋裴松之鸠集传记,为之集注。如引蜀记,谓庞会随钟邓伐蜀,蜀破,会尽灭关氏家,则其说又鲜质实。

今按家传,帝生三子,有讳索者,史不载。索尝从武侯征蛮,为前部先锋,且有功焉。地志云南有关索岭,盖其驻师之地,后人即以其名志之。则家传所传询为有据矣。祖彝为祖兴庶子,生祖敝。彝拒魏邓艾战殁。史又缺书。及后主用谯周策,气降于艾时,北地王谌悲愤自杀。祖敝伤蜀之亡,且耻受敕降艾,遂去蜀,隐于信都。厥后式微,世无显者。至魏孝文时有讳朗者,始以文学著名,后嗣伟人,历世间出。

今据世谱考核,天培距帝凡五十六世。自唐平章祖播迂居卫汲后,经世乱,又数徙而家于巩昌卫焉。八世祖宝,始迁淮阴。崇祯末年有讳永杰者,即祖宝之族子也,状貌魁,与帝像相类,时人奇之,后为睢陈兵备签事,李自成破陈州,捐躯殉国,其忠义殆不坠家风者乎。

按先世贻留家谱,自帝以下,年代俱详。至乾隆三十九年,河决老坝口,水溢淮城,先世图笈,漂流罄尽。嗟呼,世远年湮,枝分派别,况经兵燹,徙居各异,追维失散,得无有杞宋莫征之叹邪!

道光丁亥(七年,1827),天培镇守苏松,得于大司马鉴定圣迹图志一编,详加披阅,大端悉备,珍而藏之。今见粤东无是书也。敬以原本付梓,惜乎绘图近戏,似有涉于小说家者。然天培不敢易也。世之人慕帝之忠孝节义而乐道之也。况在子孙,惟惧失坠。兹喜是书重刊告成,广传于世,俾天下万世慕帝之忠孝节义者。得以览其全而兴起焉,非仅以补史之缺。云尔。

时道光十八年(1838),岁次戊戌,四月朔日。

五十六世裔孙天培稽首谨跋。

附件二:由上可得关天培世系

附件三:关天培撰写《筹海初集》自序

筹海集者记公事也,何为而已也,重筹海也。培幼攻儒术,长习韬铃,执戟淮阴,分符扬郡,调金陵而卓荐,改外海而越升,革吴淞口之陋规,清川沙营之亏项。道光乙酉秋,漕运浅阻,议以苏松镇太四府一州漕白粮米,创为海运。其时制军琦静斋通侯,中丞陶云汀夫子,军门王竹亭夫子,议派督运大员,颇难其选。培不避毛遂之嫌,力请身任。丙戌仲春,兑运开行。斯役也,以一百二十四万余石,天廋正供作为头运,分载民船一千二百五十四号,行五千数里汪洋大海,数遇惊风骇浪,漂入高丽夷境者三百余船,卒皆化险为平。迨挽入津门,不但斛收无缺,且有盈余。总计各船舵手三万余人,一丁未损,良由圣天子德隆福厚,海神效灵,岂人力所能致哉。是夏,即以培升署太湖副将,复奉恩纶,从优议叙。道光七年,仰蒙特旨,补授吴淞总兵。壬辰春署江南提督,是秋届当述职,奏蒙俞允,冬月下瀚,趋叩阙廷,五蒙召对,天语褒劳,交军机记名。十四年九月,仰沐圣恩补授广东水师提督,奉命驰驿,速赴新任,于冬月六日会城受事。培何人,斯肩此鉅任,受恩愈重,报称愈难。粤东为边海要疆,我朝列圣,天下为一家,虽外夷亦同赤子,且以四夷仰食于天朝者,不下万万,而中华之茶叶、大黄,尤为夷人保命之原。是以一视同仁,准于粤洋贸易,设海关监督理其税务,而抚育之。此诚覆载之鸿恩也。惟是事久弊生,趋利若鹜之奸夷,渐形桀骜,而勾引煽感之匪徒,又庇而唆诱之。十四年,夷目口律 唠啤之事不已,可概见乎。是备御之筹,诚不可刻缓,而驭夷之要,更不可不晓。然使吾人之有以尽知之也,历稽往籍,自古圣王之于四夷,其犯顺也,则严御之,去不穷追。其纳款也,抚之以恩,去则不问。盖蛮夷之性,殊不易测,适其欲,则贴服相安,违其意,即不顾反斗其同类也,势均则相争,不知礼义,力绌则相屈,不羞服属。惟当顺其所利,而因以制之。非礼乐法度所可驯服而绳约者。所谓治之以不治耳。故御之之道,守备为本,以逸待劳,以静待动,严防出入,禁绝内奸,震之以威,则惧而逸示之以怯,则骄而聚。若抚之有道,处之有法,可体圣心之无外,下可使荒远以威宾,然必寓经营于镇静之中,虑祸患于未萌之日,此备御之所以不可刻缓者也。培莅任以来,如 临如履,凡思虑所能及,力量所能到,事之所能肩者,莫不次弟举行,期于有备。惟近性健忘,于是将一切稿件,录而存之,愈积愈多,久而成帙,爰而摘分四卷,名曰筹海初集。首录上谕,次记题名碑文以及筹议海防整饰、营伍、训练、弁兵并摘钞奏稿书稿,设立义学谕告众兵各示稿,均次第列入,敢效贾谊之治安,窃仿子文之必告,以冀水师寅僚,咸和御夷要旨,一览而了然于胸臆间也。虽绛灌无文,知不免方家之笑,而海疆有备,庶稍伸报国之忱。云尔。

该“集”于1836年已刊行于世,后有上海申报馆排印本,可见,关天培是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一位杰出先躯者。

[1]——[67]、[70]、[71]、[86]、[87]、[90]、[91]

(关文桂、关文仁、关元凤、关培坤整理  关启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