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网消息,在2011年12月28日举办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公文物保护专项基金成立庆祝晚会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马自树理事长给弘扬关公文化和文物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谢辰生、罗哲文、胡小伟、关英才、朱正明、孟海生颁发了“关公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特别贡献奖”。

1、谢辰生,我国文物界著名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号,无怨无悔。在上海参与了战时文物的清理工作。解放后一直就职于国家文物局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起草工作。近些年来谢老虽身患重病,仍坚持奔波在全国文物保护战线上。2009年,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他特别关心关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为复修北京西四北护国双关帝庙,不顾90岁高龄,亲临现场考察,并提出“抢救”建议和具体方案。

 2、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中国文物保护学会会长。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后,历任文化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组副组长。对中国古建筑有较深研究。著有《长城》、《中国古塔》、《中国历代帝王陵》、《中国古代建筑简史》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梁思成先生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为了避免受到牵连,很多以前与他联系密切的人都和他疏远了。一天,在医院刚输完液的梁思成却看到了久违了的学生罗哲文,梁先生高兴得几乎流泪。这次见面中,梁思成嘱咐罗哲文:文物、古建筑是全人类的财富,没有阶级性,没有国界,在变革中能把重点文物保护下来,功莫大焉。 五十多年来,罗哲文一直宵衣旰食,艰难奔走。为保护文物殚精竭虑,多方努力,全中国99个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1985年,罗哲文和郑孝燮、单士元起草文本,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工作,使长城成为了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罗哲文非常关心关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为复修北京西四北护国双关帝庙,亲临现场考察,呼吁政府对西四北护国双关帝庙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也解决民生问题。他还写信向有关领导提出复修西四北关帝庙的建议。

 3、胡小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研究关公文化,遍访大中华范围内各种关公崇拜遗存及现象。研究所得辑为多册共计二百余万字在内地及香港出版,是海内外公认的关学权威。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4、关英才是关公七十二代传人,文莱侨领,人称“当代关公”。他为弘扬关公文化,奔波于港、澳、台和世界各地,为光大关公精神,废寝忘食。他立志效国,广结良缘,为两岸统一,策划良谋。还投资建校、济困扶贫,慷慨解囊,高达数亿之巨。他义无反顾地挑起弘扬关公文化的重担。他捐资开办关氏图书馆,成立教育基金会。他还拨款修建了“关英才文化楼”、“关氏大宗祠”、“关光裕医学楼”。关英才说,把钱拨给慈善事业,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快乐。关先生还捐修几处关帝庙和赠送关公玉雕像。

 5、朱正明,湖北省委统战部港澳台海外联络处正处,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90年晋升副研究馆员。28年来,朱正明行程33万多公里,远涉台港澳、东南亚、美洲、欧洲、非洲,拍摄万余幅展现关帝文化的珍贵图片,收集众多珍贵史料,出版了《中国关帝文化寻踪》、《关公胜迹》、《世界关帝文化》、《世界关帝圣像》等大型画册和专著。多次组团参加祖国各地关公文化节,在关公文化论坛演讲。策划组织评选了世界关帝圣像作品,结交了众多有志弘扬关公文化的海内外朋友。先后应邀赴美国旧金山、纽约、台湾台北、日月潭、宜兰、新加坡、澳门、日本横滨等地成功举办《世界关帝文化摄影展》。为保护关公文化历史文物,朱正明八进西藏,寻访并推动修复西藏拉萨关帝庙,目前正推动重建珠穆朗玛关帝庙;四进非洲,考察毛里求斯、南非等地关帝庙,并促进恢复了莫桑比克首都关帝庙;联络海内外朋友,捐款捐物支持山西、河南、湖北、福建、西藏等地关公文化建设,为贫困大学生捐赠奖学金,受到各地政府重视和民众赞誉。目前,“中华关帝文化”已成为湖北省海外联谊会对外交流的“文化精品”。20多年来,朱正明已有80余件作品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并被湖北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6、孟海生,山西运城解州人,运城市政协常委。在一切文物都有可能遭遇被砸烂危险的文革时,解州中学红卫兵提出要“彻底砸烂解州关帝庙”,并引发千来名学生集合要求出校。时任解州中学红卫兵委员会副主任的孟海生,是班里七人中唯一反对砸庙者。当时县委驻校副书记在暗中运筹妙计,让孟能借“命令“全社会保卫关帝庙。孟亲率部下一日四班岗,坚持40多天,保护了解州关帝庙和关帝祖庙两处文物。1984年后,孟海生关心和研究关公文化,发表关公文化方面的文论、影视、剧目等五百余万字。还积极热情地推动当地的关公文化活动发展。曾赴台湾与热心关公事业的同道者共同召开“海峡两岸关公文化研讨会”。